今天是:

创新创业资讯

创新创业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新创业资讯 >> 正文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8-09-12    点击:

在双创的国家战略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于实现这一战略,既有其参与的必要性,也有其参与的重要性和优势。国家人事部预测“十三五”期间,每年需要在城镇安排的就业人数大约2,500万,其中,约1,000万是登记失业人数,1,500万左右则是以高校的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就业人员和军队转业人员。仅201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为749万,达到了1,500万的半数之多。不难看出,一方面,大学生确实是就业群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显然会对社会形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大学生因其素质高、专业化程度高,具有创新创业的内在潜能,通过大学生群体的双创行为,既可以缓解国家就业的压力,也可以为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动力。仅以2015年7月的数据就可以看到,全国大学生创业及参与创业的有42.3万人,比2014年增加6.8%。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大致比例为1%,而大学生的创业大多以创新作为基础。所以,大学生成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尽管如此,1%的比例仍然较低,对国家双创战略的贡献程度仍然不大。那么大学生参与双创到底具有怎样的意义和优势?仍然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双创战略?

厘清两对关系

1.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指出,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它能够使原来的成本曲线不断更新,进而产生超额利润或潜在的超额利润。而创业是创业者利用自身或者社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或社会价值。创新和创业存在性质上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创新是创业的基础,而创业推动着创新。从总体上说,一方面,任何创新以及创新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和实现都会引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出现,从而为创业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本质上,创业是人们的一种创新性实践活动,至少对于创业者本身而言,创业就是一种新的尝试,创业是创业者的一种能动的、开创性的实践活动。如果创业者的创业一开始就是一种简单的重复,也许有了创业的开始但可能无法取得创业的成功,原因在于简单重复的创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定会受到强烈的挤压而最终被淘汰,创业者只有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求新的技术、新的产品、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才能最终获得创业的成功。创新的价值在于创业,任何创新只有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现实的意义,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力,造福于人类社会。要实现这种转变,根本的途径就是创业。创业者可以是创新者,也可以不是创新者,但创业者必须能够发现社会需求,并将创新与这种社会需求有效地结合;创新者可能是创业者,也可能不是创业者,但其创新的成果必须要经过创业者才能推向社会,实现其价值。

2.要厘清大学生群体与创新创业的关系。传统的大学是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需要,大学的作用得到进一步扩展。德国的大学最早提出了大学也具有科学研究的任务,这一任务的提出和实现使得整个大学成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创新中心。仅以我国2015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项为例,全国高校获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占比为81%,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占比为64%,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占比为76.6%。由于大学具有了科学研究的使命,成为了创新的中心,大学必然为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活动的展开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条件和优越的思想氛围。一方面,大学生是社会群体中创新潜能最强的群体,在经历过大学创新思维的熏陶和创新活动的历练后,大学生本身或者已经取得创新的成果,或者为未来的创新提供了潜在的准备;另一方面,大学作为创新的中心,本身也有大量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必须要用于社会、用于人们的生活,才有真正的价值,也就是它们必须要进行社会转化,能为整个社会带来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而大学生一旦毕业就必须面临就业,最有效率的就业选择就是通过自身的创业把自身的和学校的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样,大学生既实现了自己的就业梦想,也报效了国家和社会。此外,大学生经过大学的教育所养成的创新能力在日后的创业过程中必将彰显出来,使创业及创业成功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新的创新过程。正是从这个意义出发,大学生是双创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不可替代的力量。

大学生参与双创的重要意义和优势

1.双创不仅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并进而形成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缓解就业压力,而且能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和消费使用,带动经济转型,实现产业升级。大学是创新的中心,所有的创新只有能够为社会带来价值才有实际的意义,大学负有社会服务的使命,而这一点恰好是履行其服务使命的重要体现。大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通过将大学或者自身的创新成果以创业的形式在社会中得以实现,既具有必然性,也具有必要性。大学生是年轻人,充满创新的活力,一代代的大学生就可以将创新源源不断地持续下去,它是社会发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

2.双创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使其具有一种内在的创新潜能,通过创业实践,不仅把大学生的创新构想转化为社会现实,从而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业梦想,而且自身创新和创业梦想的实现,一方面,表明了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创新和创业的结果必然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3.双创既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培养了大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创新就是要做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而创业就是要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自己从未做过的事情。如果把创新和创业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就意味着大学生以独立的、自我的精神做人们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大学生作为最具活力的群体,如果失去了创新的冲动和欲望,既削弱了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也使自己失去了不断发展的动力,而这种创新如果不能与创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只是纸上谈兵。

当今,世界创新无处不在,创业机会也无处不是,确实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提供了持续不断的有利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大学生群体进行创新创业的优势可圈可点。首先,大学生是年轻人,年轻人就是有未来的人,有未来的人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必要进行拼搏,而拼搏就意味着有创新创业的可能。其次,在大学生的面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和未知的生活需要去探索,他们也必须要探索,否则,就只能止步不前、坐以待毙。正是这种对未知的探索,使他们更加具备闯荡和冒险的精神,对每一件事、对未来的每一天,他们总想去闯荡和尝试,这是一种对未来和新事物的渴望,这就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支柱。最后,大学生群体比之于其他群体,在创新创业上有着“大学”的独特优势。一方面,大学生经过科学的训练,更加具备将自身内在的创新创业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成果和创业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大学所构建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使命,使得大学不仅在创新上而且在将创新转化为社会服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氛围,大学生群体凭借这一优势和环境状态,在学习期间或者毕业后就更容易实现创新创业。实际上,现代大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研究的过程,而且,大学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心和社会服务的典范,也使得大学越来越容易实现官产学研的高度融合,这就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大学生参与双创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大学生缺乏进行双创的基本常识和方法。创新创业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实现途径,如果不能有效地掌握这些规律并熟知其实现途径,有可能使得大学生在迷茫中探索,既要付出极大的代价,还可能导致更多的失败。为此,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双创基本常识和方法的教育和实践活动。大学必须为大学生开设与此相关的专门课程,同时,大学还必须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大学的科研过程融为一体,而且,也必须使大学的学习过程与社会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大学必须为大学生提供创新研究的平台,以及将这种创新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模拟创业或者实际创业的平台。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学校的周边建立了许多科技研发基地,引进了大量的企业入驻这些基地。进入基地的企业所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或者对大学的责任就是必须让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企业的创新实践,并帮助他们实现创业的梦想。在德国,政府明确要求企业必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习的基地和机会,政府对这些企业还给予相应的经济支持。无论是大学内部的创新创业平台,还是通过大学与外部之间所共同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其目的就是为大学生的双创活动提供实践机会。

2.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休学的制度条件。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年学分制”,大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学分方可毕业。有的高校还规定每个学期必须选择多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分以及相应的绩点。如果大学生由于创新创业休学,就可能导致其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满学分、达到绩点,当然就会影响其正常毕业。所以,将大学的“学年学分制”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学分制不能不成为必要。另外,如何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后所取得的成果与大学生学业的毕业要求之间进行有效的挂钩,也是必须要进一步探讨的。如果说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认知世界、改造世界,那么创新创业所取得的成果不仅说明大学生在这方面已经具备了所需的知识,而且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3.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初始的平台资源。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基本的平台资源,包括房屋、实验设备、生产设施、信息平台等。如果这些平台资源不能事先提供并实现配套,必然使得大学生进行双创一开始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同时,大学生要获得这些平台资源以及开始初始的双创活动,也必须要有初始的资金支持,得不到资金的支持,对大学生来说,双创活动就成为了“无米之炊”。所以,无论是大学生就读的大学,还是休学和毕业以后进入社会,只要大学生有双创的愿望,都应该为其提供资源平台。这种资源平台可以通过政府直接投资予以建立,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由民间机构建立。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双创可以凭借虚拟平台以及信息体系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一切可用资源,特别是剩余资源,为大学生双创所用。在欧美国家,出现了“共享经济”,大学生参与双创完全可以凭借“共享经济”的方式构建资源平台,实现双创梦想。为了给大学生进行双创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各种与双创有关的基金,基金可以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社会筹措、专家管理的方式设立。这类基金的根本使命就是要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梦想成为现实,但由于是创新创业,显然存在极大的失败风险。因此,基金的使命必须要包括承担失败风险的责任,政府要为这种失败风险提供必要的配套政策支持。整体上说,政府在搭建平台、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上,可以开展以下工作:一是构建信息平台,整合创新创业资源,包括所有的企业名录以及社会和企业可用资源的信息;二是政企、校企合作,用好创新创业资助基金,尽可能采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将政策与市场化经营有效融合;三是搭建展示平台,要像欧美的证券市场那样,构造一个全面有效的路演体系,实现政企、校企联动,如搭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者与投资者的互动平台;四是对创新创业的全过程进行政策性扶持,尽可能降低创新创业者的风险。例如:按照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产业化、产品孵化和早期营销等环节出台相应政策。

4.大学生进行双创缺乏应有的信心。双创既然是创造性的,就必然会面临失败的风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失败意味着丢脸,失败意味着损失,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心理上可能难以承受。也有的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经济上也可能难以承受。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必须为大学生进行双创失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提供应有的保障;另一方面,在整个社会必须弘扬创新创业的正气,对创新创业的成功者必须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对创新创业的失败者应该给予更多释放压力的机会和相应的政策支持。实际上,就全世界的风投经验所得出的规律是“二八规律”,即风险投资者对创新创业者投资的成功率大体只占两成,这意味着创新创业者失败的几率高达八成,但就整个社会而言,成功的两成就足以弥补失败的八成,并能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所以,整个社会应该建立一种机制,用成功者为社会所带来的物质财富的一部分弥补失败者的损失,社会不能让任何一个失败者由于创新创业而无地自容和无法生存。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个永恒的命题,创新创业既是大学生的内在愿望,也是国家和民族所需。但创新创业充满了艰辛和复杂,还可能面临失败。作为创新创业者本身,必须要有足够的胆略和胆识;而作为政府和大学,也必须为创新创业者构建基本的平台,提供各种必要的风险补偿。

上一条:揭秘创业时局 —— 创业黑马携搜狗搜索发布《2017年中国创业市场分析报告》

下一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